海南美麗鄉村怎樣建?省質監局發布建設地方標準
2015年12月07日 07:22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光明
11月18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科學系統回答上述問題。王彬彬是福建標準化研究所所長,他參與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起草,指導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起草,多次深入瓊海、澄邁、萬寧等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調研。
編制《美麗鄉村建設導則》,省質監局集思廣益,多次召開研討會。圖為今年8月邀請省財政廳、省文明辦等十多個部門召開審查會。
海南美麗鄉村怎樣建?應該建到什么程度?美麗鄉村建成后如何管?怎樣才能可持續發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回答上述問題。
11月18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科學系統回答上述問題。據了解,這是今年5月份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發布后各省市區發布的第一個地方標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2013年,國家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海南與浙江、貴州、安徽、福建、廣西、重慶等7個省市區成為全國首批美麗鄉村試點省市區。
我省確定??谑协偵絽^、瓊海市、澄邁縣、儋州市、萬寧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6個市(縣、區)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其中:澄邁縣規劃三條美麗鄉村帶,通過古村落保護、農田綜合整治、鄉村環境改造、咖啡文化宣傳等,建設適合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的美麗鄉村;瓊海市按照“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的發展思路,重點打造休閑漁村、生態村莊、觀光果園等特色村莊;瓊中啟動鄉村公園建設品牌,以村級活動場所為中心,改造周邊環境,建設球場、舞臺、民族文化廣場、休閑點等,推進鄉村游、農家樂。
為增強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性、協同性,省財政廳會同省質監局等部門,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地方標準體系,組織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信息所、瓊海市政府、萬寧市政府、澄邁縣政府、海南省標準化協會、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在總結瓊海、澄邁、萬寧三市縣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并深入保亭、瓊中、儋州、昌江等市縣調研,歷時1年編制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地方標準。
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從“百姓富、生態美”的戰略高度,提出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確定不同地區的具體目標、重點、方法與標準,規定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總則、規劃、建設、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長效管理等7個方面。
王彬彬是福建標準化研究所所長,他參與國家標準《美麗鄉村建設指南》起草,指導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起草,多次深入瓊海、澄邁、萬寧等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調研。他高度評價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
“編制美麗鄉村地方標準,海南行動快,今年5月份國家標準發布后,在全國各省市區中,目前,海南是第一個拿出地方標準的。”王彬彬說,海南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早在去年底,海南美麗鄉村地方標準編制就由財政部門提出并由質監部門歸口實施,其他相關部門緊密協作,雖然時間比較短,但參與單位都發揚“5+2”、“白加黑”的精神,使國家標準在海南迅速細化、延伸、落地,使海南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管理有章可循、評價科學規范。
據了解,作為地方標準,海南《美麗鄉村建設導則》有五大特色: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導則》要求,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和創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規劃要從村民需求出發,尊重村民意見,考慮各村獨特要素,不搞大拆大建。
二是突出個性營造,《導則》雖然要求“三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但只是水、電、路等生產生活設施,《導則》強調,要突出完整性、原始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在原有資源和風俗文化基礎上,保持特色和營造個性,防止“千村一面”。
三是突出重點把握,《導則》雖然包括7個方面內容,但根據農村的實際,把鄉村環境整治放在突出位置,從環境質量、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改造、能源使用、村容維護、環境綠化、環境美化、水域保護、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多個方面提出標準,每項標準都提出可操作的指標,如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戶覆蓋率超過70%、大氣環境24h PM 2.5平均值≤ 35μg/m3、空氣負氧離子濃度≥1000個/cm3等。
四是突出文化傳承,《導則》不僅提出建設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文化活動場所,還提出書刊年更新率達到10%。同時,《導則》還提出,加強對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族服飾、民俗活動、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建立管護制度,編制歷史文化遺存資源清單,落實管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等。
五是突出生態文明,熱帶海島風光是海南特色,整個島嶼就是個大公園,在某種意義上,旅游資源海南農村比城市更豐富更獨特,因此,《導則》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對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環境綠化、環境亮化乃至生態修復都提出具體的標準。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說,《導則》強調“規劃引領”,強化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明確提出,美麗鄉村建設不搞大拆大建、不拘泥于統一模式。在村莊建設方面,《導則》對海南主要建筑風格進行分類,體現出地域特色,并以農村文化的保存與農村風貌的維護為主要精神,引導美麗鄉村如何建、如何管和如何長效維持,最終實現美麗鄉村建設保得住傳統、留得住特色、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海南版”美麗鄉村標準如何“出爐”
美麗鄉村建設不大拆大建,保持地域特色建筑風格。圖為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雙塔。
建設美麗鄉村,海南是全國首批試點省份之一,如何高質量建設美麗鄉村,不僅需要規劃,也需要標準。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財政廳根據2014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的有關文件精神,迅速下達地方標準《美麗鄉村建設導則》編制任務,由省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信息所負責標準起草。
《導則》編制科學嚴謹
省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信息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底,接到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下達標準制定任務后,第一時間成立標準起草組,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計劃,并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國內美麗鄉村相關文件十多份,如《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建設評價指標(試行)》《海南省美麗鄉村建設指導意見》等,同時,檢索國內外相關標準40多項,如國家標準GB/T 32000-2015《美麗鄉村建設指南》、GB 19379《農村戶廁衛生標準》、CECS 354-2013《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等,為標準起草做好前期準備。
為使《美麗鄉村建設導則》更具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起草組于2015年1-3月多次深入瓊海市北仍村、萬寧市竹埇村、澄邁縣三多村等多個國家美麗鄉村試點村莊現場調研,將編制的調查表發到鄉村和相關管理部門,共同討論當前美麗鄉村建設的現狀和發展形勢,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策略。今年3月完成標準第2稿。
美麗鄉村建設路線標識有統一標準,圖為瓊海市加積鎮北仍村標準化騎行路線圖。
隨后,起草組與省農業休閑協會,組成調研小組赴瓊中吊羅山大叢村、保亭什進村、三亞海棠灣鎮落根田洋等村莊,發放《調查表》,與相關部門、企業開展研討會,并去省圖書館查閱海南民居建筑風格資料,對草稿2稿進行補充完善。
按照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要求,起草組于今年4月又赴瓊海、萬寧、陵水三地召開座談會,對標準文本進行詳細、全面的討論,進一步修改完善。
值得指出的是,《導則》起草過程中,得到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大力支持,根據其建議,起草組又多次召開研討會和實地調查,對標準文本逐條逐句討論,對部分章節進行修改,如村主干道寬度、PM平均值、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農戶覆蓋率、學前三年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等。
2015年8月,省質監局召開標準審查會,邀請高校、科研院所5名專家及省財政廳、省文明辦、省農辦、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省水務廳、省生態資源保護廳等部門以及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瓊海、萬寧、澄邁相關單位,對標準內容進行逐條審查,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形成報批稿,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后作為推薦性地方標準發布實施。
《導則》內容全面適用
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導則》以國家標準GB/T 32000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為藍本,通過瓊海、萬寧、澄邁和保亭等美麗鄉村實地調研,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主要包括七大部分。
總則
從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城鄉統籌、突出特色,完善機制、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等方面進行規定。根據“百姓富、生態美”戰略要求,提出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確定不同地區的具體目標、重點、方法和標準。方便生產生活,與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和增收相結合,不搞形象工程。
規劃
突出規劃引領,從規劃原則、規劃內容、規劃成果三方面確定美麗鄉村規劃的基本內容,強調規劃應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和節約用地,明確指出規劃內容和成果,包括各種相關圖、表、說明書都要經過多方求證。
建設
基本要求是根據當地居民生活習慣、地形與外部環境條件,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風格,體現鄉村特色和地域風格,建筑風格還應符合當地政府相關規定要求。
在建筑風貌方面,強調要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圖樣塑造鄉村建筑風格,并明確列舉海南主要建筑風格及分類,體現鄉村特色和地域風格。對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的建筑整治、危房改造與舊房整治以及建筑物整治等指明具體建設方向。
生態環境
主要包括環境整治、生態治理兩方面的內容。
在環境整治方面,對環境質量、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改造、能源使用、村容維護、環境綠化、環境亮化、環境美化等百姓關心的農村環境問題提出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農村大氣環境質量中PM10、PM2.5、空氣負氧離子濃度等基本指標值。
在生態治理方面,從水域保護、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生態修復方面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和資源開采治理兩個生態文明建設舉措。
產業發展
圍繞基本要求,從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方面內容展開,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村域經濟,產業結構合理,形成特色主導產業”,每個鄉村的資源稟賦不同,在產業選擇上可以有所側重。
公共服務
選取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社會保障、公共安全、便民服務、公共交通、勞動就業、公共文化服務等人們較為關注的內容提出要求。
長效管理
從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公眾參與三個方面提出要求。
基層組織應團結有力,職能職責明確、工作關系順暢、責任制度落實。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推行村務公開制度,規范檔案管理。
精神文明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要軟件組成部分。
公眾參與、建立管護機制、績效評價機制才能達到長效管理。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說,《導則》的發布實施,將統一海南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求和管理要求,加強對全省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宏觀管理,對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導向作用,有利于改善鄉村環境,提高鄉村居民生活質量,有利于推動“百姓富、生態美”戰略目標的實現。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