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溫戰臺風 10萬西環高鐵工人書寫“鐵人”傳奇
2015年12月07日 14:18
來源:南國都市報 作者:楊金運 敖坤
從2013年9月,西環高鐵建設開工,全線345公里的工地上,10萬建設者揮灑青春熱血。令池平平印象深刻的是海南西環鐵路南海大道雙線特大橋的連續梁轉體。面對高溫,中鐵七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項目部副經理李清也印象深刻。
致敬西環鐵工人群體,回望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十萬鐵軍建西環
路雖遠,行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從2013年9月,西環高鐵建設開工,全線345公里的工地上,10萬建設者揮灑青春熱血。工期緊迫,困難重重,2年多艱辛歲月,激情燃燒。他們抗高溫、戰臺風,用艱辛的付出、頑強的毅力書寫了一個又一個“鐵人”的傳奇。他們大膽嘗試,用科技創新解決建設中的難題,為海南也為世界,建造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環島高鐵——綠色高鐵。
如今,整個西環高鐵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一列列“和諧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滿載著未來的希望,正沿著西環高鐵往返于三亞、澄邁,進行最后的調試。345公里的鐵軌上,激蕩著十萬鐵軍建西環的豪邁之歌。南國都市報記者楊金運敖坤
夜幕降臨,西環鐵工地上仍在進行鋼絞線張拉施工。受訪者供圖
跑步進場
10萬鐵軍滿懷熱情來瓊島
路,是用腳走出來的,對于西環高鐵而言,更是用心、用激情開辟的。在西環345公里的鐵軌上,每一顆鐵釘都凝聚著汗水和激情,凝聚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的艱辛與剛毅。
“參與西環高鐵建設,將是我一輩子的記憶。”中鐵四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楊玉龍至今記得2013年9月23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這天上午,中鐵四局總局召開關于建設海南西環鐵的動員會。坐在臺下的總工程師楊玉龍心想,“如果選到我去就好了?”
正想著,突然臺上清晰念出了“楊玉龍”三個字。
他激動萬分,轉過頭沖著身邊同事微微一笑,悄聲說:“全球第一條環島鐵路哦。”
從那一刻開始,楊玉龍與西環高鐵建設緊緊綁在了一起。當天下午,楊玉龍便帶著3名技術管理人員乘飛機趕往???。楊玉龍負責的西環高鐵四標段的建設,范圍涉及東方、昌江、儋州,全長近80公里。“這是能夠寫入歷史的工程,也是工期最緊的工程。”對于“時間”,楊玉龍印象深刻,“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時間,每天都要充滿激情往前趕。”
剛到的時候,楊玉龍開展“施工調查”,每天僅睡4個小時,白天對西環高鐵4標段線路進行沿線施工調查,晚上寫報告。一路翻山越嶺,過森林,穿河流,沒有一天休息。
10天后,一份切實可行的實施性組織設計拿出來了。這意味著海南西環鐵路4標近28億工程的施工總體藍圖已經明確。楊玉龍說:“這就是一個詳細作戰計劃。”
“這么快?”同事們驚訝楊玉龍的速度,“他真的是拼了。”楊玉龍說:“工期緊,我們只能‘跑步進場’,身體上要‘跑步前進’,精神上更要‘跑步前進’。”
幾乎同時,陜西咸陽人池平平也來到了海南。池平平是中鐵二十一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2標項目部副經理兼總工。抵達海南后,池平平從??陂_始走,調查沿途施工環境。經常走進了荒地,到處都是雜草,很難回頭,便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耽誤了吃飯,饑腸轆轆。
池平平感慨:“西環高鐵的鐵軌下,每一寸土地都布滿了西環建設者的腳印。”
西環鐵每個標段的鐵軍如箭在弦,蓄勢待發。西環高鐵的建設由此點燃激情。從五湖四海匯集而來的建設者們共計約10萬人,為西環高鐵的開通而奮進。
他們,被稱為建設海南西環鐵的“10萬鐵軍”。
科技攻堅
用智慧解決一個個難題
西環高鐵建設要構建的是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路漫漫其修遠兮,建設這條高鐵,最不可缺的便是求索破難的精神。中鐵二十一局的池平平,便是這些求索破難者之一。
令池平平印象深刻的是海南西環鐵路南海大道雙線特大橋的連續梁轉體。
在那之前,海南沒有過這樣的嘗試。“這創造了海南省首座連續梁成功轉體的歷史記錄。”池平平依然記得,2015年1月14日上午,新建海南西環鐵路南海大道雙線特大橋連續梁轉體開始,重達5496.3噸的梁體以每分鐘0.42米的速度沿順時針方向水平旋轉,于10時6分旋轉30度后,成功跨越既有西環鐵路,實現了海南省首座轉體橋成功轉體。
這座轉體橋在轉體過程中,很重要的是支撐點要平衡。西環鐵軍做到了。
池平平記憶中更深刻的是:2015年2月4日上午,被譽為西環高鐵最難“啃”的顏春嶺隧道終于正式貫通,比原計劃提前1個月。貫通那天,池平平長長松了一口氣。
顏春嶺隧道是西環第12座貫通的隧道,它所蘊含的危險,注定了它會受到更多關注。顏春嶺隧道全長2860米,工期緊迫,但隧道地質條件差,埋深淺,圍巖多為火山灰巖,軟弱破碎,施工難度大,稍有不慎極易坍塌,是西環全線唯一的Ⅱ級風險隧道。
如何既保證施工的安全,又趕得上速度,是令池平平頭痛的問題。
“從中間開挖兩個斜井,增加4個作業面,短開挖,勤支護。”在設計的時候,池平平已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挖井增加了作業面,可以使工程節約一半時間,而在建設過程中,分上中下三層來挖,每挖一層就做好充分的支護,再往下挖,可以降低風險。
時至7月,隧道洞內溫度讓人難以忍受,作為總工程師,池平平每天從早到晚要進出洞幾十次。顏春嶺隧道的提前安全順利貫通,為西環按期鋪軌和通車奠定了基礎。
池平平完成了這個任務,便投入到下一個任務中去了。西環開工以來,池平平負責施工的標段共有10聯連續梁(其中包含海南省第一例轉體橋南海大道雙線特大橋)、西環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顏春嶺Ⅱ級高風險隧道、??诨疖囌菊緢龈脑旒叭跖蛎泿r深路塹開挖等很多專業性強、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每一項,池平平都順利地交出了答卷。和池平平一樣,許多鐵軍在這條鐵路上傾注著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個困難的克服,都是一段可歌的傳奇。
鐵人意志
戰高溫陽光下迸發出最靚麗的的色彩
海南的熱,給鐵軍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每到夏季,驕陽如火,烤炙著鐵軍的臉龐、背脊,將白臉龐曬成黑臉龐。十萬鐵軍中,有多少黝黑的農民工臉龐閃現!
來自安徽宿州的農民工彭建華在工程結束后,已經回故鄉去了。但他在新建海南西環鐵路4標五分部工地上的黑臉龐和忙碌身影,卻留在了工友們記憶里。
彭建華是一名施工班組帶班員,今年38歲,皮膚黝黑,眼神堅毅。
2013年,彭建華和五六十個工友一同抵達海南時是11月,安徽已經冷了,海南卻仍溫暖如夏。這是彭建華第一次感受海南的“熱情”,“覺得特別好,一點兒不冷。”
可到了夏天,驕陽似火,工友們開始有些吃不消了。
在工地上,工友們剛開工便熱得大汗淋漓,可為了趕工期,又不能不干工。彭建華記得,那段時間工友們身上的衣服總是汗濕的。彭建華自己原本黝黑的皮膚,也變得更加黑。這時,有的工人表示想走。彭建華鼓勵大家要堅持:“堅持住,我們不能被酷熱嚇壞。”看著被曬得黝黑仍堅守的彭建華,工友們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面對高溫,中鐵七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項目部副經理李清也印象深刻。
李清感慨:“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吃過虧的。”
李清所在項目部負責西環鐵3標段,主要集中在儋州。他所負責的工程中,有54.5%屬于橋梁,一共33公里多。從接到工程任務開始,李清就知道肩膀上的擔子不輕。
“橋梁和平地建設不同,我們不能因為趕工期就多上人。橋梁的建設工人數量是有控制的。”李清記得,夏天最熱的時候,橋面上的人員基本實行輪流上崗,“只有中午特別熱的時候才不上去。”在橋頂施工,沒有一絲樹蔭可躲,熾熱的陽光烤得工地上的鋼筋、水泥都燙腳??闪罾钋甯袆拥氖?,“工地上沒有人退縮,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干活。”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人中暑??墒侵惺畹娜讼聛?,吃了藥打了針,休息一下,又上去替換正在干工的人。
印象最深的一次,李清去查看工地建設情況。當時大約是下午3點,太陽正烈,李清剛一下車汗便嘩嘩直流,不一會兒衣服便全部濕透。他走著走著,遠遠看見兩三個工人光著膀子,他們皮膚黝黑發亮,由于經常鍛煉成就的肌肉線條,在陽光下散發出古銅色地光芒。
“那算得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顏色,比所有健身運動員身上所迸發出的光芒更打動人。”李清遺憾地說,“我現在就后悔當時沒有帶上相機,記錄下那感動的一幕。”
戰臺風疾風中鐵軍的責任擔當
與高溫一樣給鐵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臺風。無情的臺風。
威馬遜來襲,李清忙著搶險。臺風后,李清前往一處高鐵建設工地,看到一片汪洋。曾經茂密的綠色不見了,看見的都是水。“臺風后,我們的工棚就是:只見骨架,不見衣。”李清說,“我當時腦子里一下就想起了杜甫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們這個是:‘茅屋為臺風所破歌’,看了之后心里泛酸。”
但李清沒有時間傷感,他馬上組織搶修,張羅復工。
相隔不遠,楊玉龍同樣經歷了臺風。臺風威馬遜來之前,他料想到可能會造成破壞,便下令將其項目組全線77公里西環高鐵建設范圍內的建設設施進行加固、清理。其中對墩身施工、架梁等重要工序停工避險,龍門吊、攪拌站和設備,甚至拉上了防風纜。在個別河道邊緣,擔心河水上漲,沖壞鐵軌路基,他甚至叫人澆筑混凝土。
可威馬遜來臨的那天,依然出乎了楊玉龍的想象。
楊玉龍記得,工地旁有一條小溪,勉強算是昌化江的支流。平常時候,河道僅4到5米寬,挽起褲腿甚至都能跨過去??赏R遜臺風來的那天,這條河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條超過200米寬的大河。架在河道上的便橋瞬間被沖毀。這是工程施工建設的便橋,橋梁沒了,整個施工也受到影響。此外,部分生產材料和設備也被沖走。
“不能中斷施工,這是死命令。”楊玉龍指揮著工人們每天繞道七八十公里去現場施工,保證整個工期不落后,一邊極力重新修橋。而就在臺風后,粵海鐵傳來了消息:西環鐵路水尾隧道洞口被埋,需要支援搶險。
身為鐵路施工人,楊玉龍知道營業線一旦遇險,將對鐵路運營造成極大影響。隨即,他迅速組織400人,奔赴搶險現場。“2000多方的塌方體已經堵住了洞口,搶險一旦方案不合理,可能造成更大的搶險人員安全事故。”至今回想起來,楊玉龍都有些緊張。
由于搶險點交通不便,一日三餐只能送飯到工地,累了、困了就靠在樹下休息。經過連續48小時的緊急搶險,被堵隧道終于及時搶通,保證了鐵路的快速恢復運營。
搶通那一刻,業主單位現場人員拉著楊玉龍的手激動地說:“你們真是鐵人啊。”
拼毅力用“假肢”和時間賽跑
疾風知勁草,亦知鐵軍。在臺風中搶險救災的鐵軍隊伍中,有一個叫程龍的人,很特別。1987年出生,1米83的個子,他是中鐵四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XHZQ-4標工程部長。很多人仍記得,他在臺風中堅持60多小時指揮搶修被山體滑坡掩埋線路的往事。然而,很多工人不知道的是,他賴以行走的兩條腿中,一條是“假肢”。
用“假肢”和時間賽跑的程龍。受訪者供圖
2008年10月,程龍被查出患有“左腿中心性骨肉瘤”,“骨頭全部換了鈦合金,但血和肉還是我的。”2010年,程龍裝上了“假肢”后重返工作崗位。2013年9月,程龍來到海南。這一次,他要參與負責所在項目全線十個單位、總里程77.6公里的技術管理工作。
醫生是囑咐過的,鈦合金的“骨頭”,不比真的骨頭,沒有修復能力,極易磨損。走路,5公里便是極限,過了5公里,腿便承受不了了;跑步更是不行,因為開過刀,韌帶受損,跑步時右腿出去了左腿絕對是跟不上的。程龍接下大任那天,便已知道此行的艱辛。
工期緊張,換了“假肢”的程龍奔走工地和時間賽跑。
“參加工作8年以來,這是最緊最緊的工程。”程龍連續用了兩個“最緊”,從打墩到架梁到鋪軌,一環扣一環,不能出現一絲的安全質量事故。程龍一邊安排施工計劃,一邊又在70多公里長的公司上奔走,進行技術監督和檢查。
程龍的字典里已沒有什么上班下班,睜開眼睛便上班,忙到凌晨,閉上眼睛入睡才算下班。有時,為了一個承臺順利澆筑,程龍還要徹夜在現場監督,確保完成。
奔走過程中,鈦合金骨頭磨久了,程龍便感覺到了左腿的“警告”,它變得很重很重。平時不易覺察的雙腿不協調也變得明顯。程龍咬緊牙關堅持,忍著疼痛,放慢腳步,試圖不讓身邊的人看到。但身邊的人還是看出來了,心疼地勸他:“你還是休息一下吧。”
程龍卻回答:“年輕嘛,扛一扛就好了。”忍痛忙完,回到住處,程龍感覺骨頭都要散架了,腿部也說不出的不舒服。帶著疲倦往床上一躺,第二天起來,他又生龍活虎地出現在工地上。遠方的父母擔心他,打來電話,他總是說:“一切都很順利,腿沒事,爸媽放心。”
有一天,身邊的一個同事瞅著程龍的頭發,驚訝說:“你怎么長白發了?”程龍拿鏡子一照,果然,原來的一頭黑發,竟然長了不少白發。程龍自己也被嚇了一跳。
“我這么年輕,怎么也有白發。”程龍發現,白發竟越來越多。
為了把這些白發掩蓋住,程龍干脆剪了個寸頭。
程龍并不為白發苦惱:“為了完成肩上的西環鐵建設的重擔,一切都是值得的。”
舍小家為大家
把工地當家的“瘋子”們
建設西環鐵,每一個建設者都要犧牲很多。從接到建設任務的第一天開始,楊玉龍就抱著一個信念,“不把西環高鐵4標段建設完成就不回家。”
楊玉龍肩膀上的壓力很大,“整個四標段從東方到昌江到儋州。鋪軌的時候,從東方開始。我們是第一個開始鋪軌的。我們落后了,整個西環鐵建設就將落后。”
從一開始,整個工地上都是你追我趕,和時間賽跑。家?自然是顧不上了。
這兩年多來,李清心里也藏著很多對家的思念。“整個西環鐵建設期間,我幾乎都扎在工地,沒有回過一次家。”李清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2月18日,大年三十。這天中午,老家打來電話,“過年了,你還在忙???”李清沒時間說太多,支吾兩聲便掛斷了電話。
這種中午,他在工地眼睛緊緊盯著海南西環高鐵3標段最后一塊梁的架設情況。突然,工地上響起了歡呼聲。3標段最后一塊梁建設完成。李清看看時間:12點18分。
“那時刻,哪里記得是除夕,記得大年三十?”如今回想起來,李清笑著說。“這是建設者的工作性質決定的。犧牲小我,可換來的卻是未來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騰飛。”
鐵軍隊伍中,除了在一線拋灑汗水的人,還有一些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1986年出生的史麗娟是中鐵四局新建海南西環鐵路XHZQ-4標工經部預算員。來海南,是史麗娟第一次遠離故鄉安徽和母親到遠方工作。戀家的她飽受思鄉之苦。
2014年11月28日,家里的一個電話打亂了她的工作生活節奏。打電話來的是親戚:“家里有事,你媽媽血壓上去了,眼前一黑視力就模糊了,住了院。”
史麗娟急得哭了出來,想馬上趕回去看母親。但史麗娟也知道,自己走不開。每一筆帳的清晰無誤,都關系到工程的推進。幾乎每天都是在晚上十點后才能下班。
史麗娟只能把眼淚咽進心里。堅持到春節,回到家的史麗娟一見到母親便奔了過去,抱住她,許諾:“媽媽,等西環鐵路正式通車了,我要帶著你去乘坐。”
史麗娟抬頭看母親。母親的眼里,驀然有淚光。
海南圓夢
一條“綠色生態”鐵路
東西環高鐵“牽手”,串成一條閃耀希望的“項鏈”,助力海南的綠色崛起。
為了等待這一天,西環鐵軍們已期盼了太久。他們遠離家鄉,異鄉筑夢;他們頂著烈日,揮灑汗水;他們鉆進隧道,忍受潮濕;他們抵御臺風,徹夜不眠;他們帶著傷痛,奮戰一線。所有這一切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海南西環高鐵開通,列車疾馳,駛出新希望。
“以前,西線交通相對不方便,西環通車后,對海南省特別是西線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大的。”中鐵十四局集團新建海南西環鐵路XHZQ-5標項目部黨委書記曹晶記得,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東方當地人,這個當地人對西環鐵路開通充滿了期待,“他說以前開車到??谝獛讉€小時,動車通了,一個小時就到了,時間快,還方便省錢。”
和當地人一樣,作為參與建設的人,曹晶也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負責的工程結束后,農民工彭建華已離開海南,但他對海南很是懷念。工作兩年,彭建華對海南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很喜歡。“老百姓很樸素,工地的鋼筋之類的,一開始我們還派人看,后來不用人看也沒人偷。在村子里,經常有村民問我們要不要喝椰子,從來沒有說要收錢。”
兒子今年13歲了。彭建華有一個愿望,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帶著兒子乘坐海南的西環高鐵,到了自己參與建設的橋那里,要告訴他:“這是你爸爸參與建的。”
整個西環高鐵建設已經臨近尾聲,中鐵四局的李清仍然仍在負責西環鐵建設后期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綠化補償。“海南西環鐵建設跟其他鐵路不一樣。”李清說,西環高鐵將被建設成一條綠色的生態走廊,一條綠色鐵路、生態鐵路。
什么叫綠化補償?李清解釋:就是要把西環高鐵建設過程中損害的綠化補償回來,保持整個生態的平衡。
楊玉龍同樣在忙這件事。他說:“在其他地方建鐵路,沒有這么多的要求,可在海南,綠色成了一種尤為重要的概念。”楊玉龍介紹,如今他們正在沿線種植綠化植物,包括三角梅、夾竹桃、木芙蓉、木槿等。每一段鐵路都根據當地的地域特色進行不同的景觀設計。“你可以想象一樣。”楊玉龍說,坐動車上,一段有一段的景色,一段有一段的特點,那將是多么漂亮啊。
“等高鐵開通那一天,我一定要帶我的家人來體驗一下。”楊玉龍心里期盼著,期盼著海南西環高鐵——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正式開通運營的那一天。列車開出,十萬鐵軍,拋灑無數汗水,圓夢西環。
相關新聞:
網羅天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